365商城
帮助
首页
购物车
我的
电话客服
在线客服
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承与开拓
¥145.60
定价
¥178.00
送至
365商城不参加品牌方的满减优惠及赠品活动
商品状态:
当前无货
运费信息:
全站满99包邮,不满收10元,实际运费以支付页面金额为准。
商品编号:
13533886
品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购买数量
-
+
商品介绍
规格与包装
产品特色
历史是人的个体和不同层次的群体的行为的延续的记载、反思。它虽然落脚于过去,但也因为具有彰显价值、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之类的意义而存在于当下和未来。据此,本书提出从活动作用看历史,从文化活动场出发,运用历史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更加侧重于就共时态来探讨传统文化、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关系。
哲学是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为此,本书侧重于中国哲学展开探讨。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多以西方哲学理解、诠释中国哲学,对中国哲学的特殊性考虑不多。本书基于文化背景,在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中,从思维和逻辑等方面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特点,进而论述了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梳理了中国哲学的理论体系的形式要素,阐述了中国哲学研究中的生态学方法、诠释学方法、比较方法。
在历代统治者以儒治国的背景下,儒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体,当代仍然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但是,如果不执着于门户观念,就不得不承认,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干。①基于前述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本书以儒学发展的高峰阶段宋明理学为例,研究了儒、道两家的双向影响,阐述了儒学通过吸收、改造道家思想而在宋明时期使得自己取得了卓越发展的历程/过程。宋明理学历时长,人物多,本书不可能全面展开,因此只选取了王安石学派、周敦颐、陆九渊、朱熹、王阳明、浙东学派为例进行了探讨。通过吸收道家思想,儒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道家,反过来能影响道家。所以,本书论述了朱熹哲学对道教①的影响。
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儒学既是传统的,也在现代化中发挥着影响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本书阐述了传承、弘扬儒学的新举措,探讨了儒学与当代商业文化的关系、儒学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易经在夏代称为连山,商代称为归藏,周代称为周易。它与《奥义书》《圣经》一起并称人类文明的三大奇书、三大宝典。《易经》早于儒、道而产生,所以它既不是儒家的,也不是道家的,但对儒道两家都有深远的影响。大体说来,西汉以后,易学的义理派追随儒学,象数派追随道家。我们认为,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呈现为观念、思维方式和理论模式。本书探讨了易学的时空整体观、信息衍生机制,并以传统地理为案例探讨了易学理论模式的运用。
狭义的科学技术近代在西欧产生并迅速传播到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具有宰制性的话语体系,在非西方国家尤其如此。广义的科学技术则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的各个历史时期。本书研究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广义的科学技术的关系。我们赞同李约瑟博士的观点,认为儒学并不关心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而且在事实上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相反,道家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本书探讨了易学象数学派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论述了深受道家影响的儒者朱熹的科学哲学思想、多个领域的具体科学思想与道家的关系,阐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的机变论和感通论,进而论述了道家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概括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思维方式。
提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李约瑟难题,即为什么狭义的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为此,本书对李约瑟博士的道家科学技术观进行了评析,并运用技术社会学的方法和政治学的方法,试图为解答李约瑟难题交出一份答卷。
狭义和广义的科学技术,实际上是针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话语体系。其间的可通约性和对话方法的探索很重要。为此,我们以道家文化中的内丹为案例,探讨了它的科学研究途径等相关问题,希望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提供启示。
哲学是概括性的,文化是具体广博的,以哲学为中心来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难免有浮泛之弊。为此,我们采用了类型学的方法,就知识类型而以通书为案例,从横向的角度,即知识传播的角度,分析了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就知识类型而以少数民族道士为案例,从纵向的角度分析了精英文化与俗众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这是大传统与小传统双向互动关系的另外一个维度。此外,同样属于类型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就观念类型而以土葬为例,研究了云南十八寨汉族的丧葬礼仪所渗透的观念,由此可以理解从早期的火化到明代的土葬,再到今天提倡火化的观念演变的复杂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落实到民生福祉这一基本点上,把抽象、空洞的有用转化到了具体、实在的有用上。
总之,本书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探讨的推陈出新之作,一管之见,如能对深化问题的探讨有所启迪,如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所助力,就是著者之大愿与荣幸。为此,衷心希望读者们批评指正。
我指导的研究生夏卓浩帮忙统一了注释、参考文献的体例,并作了校对,在此表示感谢。
是为序。
内容简介
基于中国哲学的视角,《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承与开拓》提出了活动作用、文化活动场的概念,据此分析了传统文化、现代化、后现代化的共时态关系。在阐述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该书对儒学作了由古及今的诠释,探讨了儒学对现代商业、管理的肩示;疏解了易学的观念、思维方式和理论模式;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论述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具体探讨了区域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总之,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作了富有新意的研究。
作者简介
孔令宏,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等校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道教、中国哲学、养生。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国际宗教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已出版专著《道教新探》、《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中国道教史话》等,合作著、编《东方道藏·民间道书合集》第一辑(20册)、《道教概论》、《江西道教史》、《浙江道教史》、《丹经之祖——张伯端传》等十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七十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到二十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做过三十余次学术讲座。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从活动作用看历史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第二节 从中国哲学史谈历史生态学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论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易学的诠释
第一节 易学时空整体观
第二节 论《易》的信息衍生机制
第三节 《易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化
第四节 《周易》理论模式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 儒学的诠释(上)
第一节 王安石学派的儒学思想与道家、道教
第二节 周敦颐《太极图》源于张伯端
第三节 周敦颐思想与张伯端的关系
第四节 陆九渊思想与道家、道教
第五节 朱熹陆九渊无极太极之辩与道家道教的关系
第六节 试论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道家道教渊源
第四章 儒学的诠释(下)
第一节 朱熹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第二节 宋明理学的纳道入儒与儒学的新发展
第三节 浙东学派与道家、道教
第四节 儒学仁礼关系的现代诠释与现代价值
第五节 传承、弘扬儒学的新举措
第六节 儒家思想与商业文化的关系
第七节 儒家对现代管理的几点启示
第五章 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技术
第一节 《周易》象数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略论
第二节 朱熹的科学哲学与道家、道教的关系
第三节 朱熹的具体科学思想与道家、道教
第四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的机变论
第五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的感通论
第六节 道家文化与科学技术
第七节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思维方式
第六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
第一节 思想要与历史吻合——评李约瑟的道家科技哲学观
第二节 试论用技术社会学方法解答李约瑟难题
第三节 从中国传统文化对王道政治的源属性谈李约瑟难题
第四节 内丹的科学研究
第七章 区域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
第一节 民间通书的知识类型分析
第二节 闾山教道士的知识类型研究——以温州文成雷姓畲族道士为例
第三节 云南省弥勒市十八寨汉族丧葬礼仪调查研究
第四节 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著者
孔令宏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0383561
版次
1
包装
平装
开本
29
出版时间
2021-10-01
用纸
胶版纸
页数
462
正文语种
中文
温馨提示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更换较为频繁,因此您收到的货品有可能与图片不完全一致,请您以收到的商品实物为准,同时我们会尽量做到及时更新,由此给您带来不便多多谅解,谢谢!
客服
继续兑换
选择地区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河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内蒙古
江苏
山东
安徽
浙江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江西
四川
海南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港澳
黄浦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青浦区
松江区
金山区
奉贤区
普陀区
崇明区
华阳路街道
江苏路街道
新华路街道
周家桥街道
天山路街道
仙霞新村街道
虹桥街道
程家桥街道
北新泾街道
新泾镇
选择规格
购买数量
-
+
已选:
1
个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收藏
客服
0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